哲學家熊秉明認為:“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。”為弘揚中國文化,6月28日,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中國書法藝術(篆書)金銀紀念章,包括1枚金币、4枚銀币。
這是中國金銀紀念章第一次以書法藝術為表現主題。該套紀念章公告甫一發布,其文化價值、設計理念、審美意蘊以及認知價值、集藏空間,就備受收藏愛好者關注。
展現漢文化發展史
“這些年來,中國金銀币正面圖案大都使用國徽,而該套紀念章5枚币正面圖案均為金文‘中國’字樣,襯以青銅器裝飾紋樣,并刊國名、年号,讓人耳目一新”,一資深藏家如是說。這一變化,也是許多藏家的興趣點。
對此設計理念,中國金币總公司總經理牟善剛告訴記者,以後關于文化題材的金銀币,正面圖案将多采用展現文化意蘊的元素和符号,政治性題材和重大曆史性事件等題材仍采用正面國徽圖案。這個設計上的改變,我們經過了充分調研,組織了不同層次專家論證,聽取了收藏群體的願望,并考察了市場需求。
根據不同紀念章的題材與特點,選用不同圖案,能有更豐富空間展現貴金屬币的藝術價值。談及金文“中國”的圖案設計,中國金币總公司董事王安告訴記者:“從春秋時期蔡侯申鐘銘文中,集‘中國’二字為主題表現元素,周圍以同時期龍紋鐘圖案加以組合裝飾變形設計,使共同正面能夠鮮明反映中國書法項目的主題,與各個背面圖稿相得益彰。”
金文“中國”圓轉流暢,渾厚沉穩,給人古樸童稚的審美意趣。靜靜品讀該套紀念章,濃濃古雅之風撲面而來,仿佛穿行在曆史的時空隧道。據王安介紹,中國書法藝術金銀紀念章以中國書法演變進程,即篆、隸、楷、行、草等五種字體為表現内容,分五年連續發行,每組五個規格。整套方案是在理清學科體系,探究發展脈絡中形成的,要展現的不僅僅是單純的書法造型藝術,更是深層的中國漢文化發展史,折射出中國古文字學、金石學、美學的博大與深厚。随着篆、隸、楷、行、草的逐年發行,通過中國古代經典書迹在金銀紀念章上再現,力求以點帶面不斷呈現中華民族漢字演變與發展,使受衆感受不同書體的獨特藝術魅力,在浮雕起伏之間感知書法巨匠的精神世界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規範,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,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。中國書法藝術金銀紀念章,是在傳承傳統文化領域,下一盤“大棋”。
多重審美意蘊
德國哲學家康德說:“線條比色彩更具有審美性質。”
實際上,書法作為一種線條時空藝術,不僅在感官上賦予人們形式美感,更為重要的是,在書藝思維的邏輯運動中産生的藝術哲學。正如中國一句古話:“字裡有乾坤。”在這個乾坤裡,不僅有審美情趣與藝術生活,更有心靈空間和精神品格。古往今來,知名不知名的書寫者,用筆、墨、紙,抒寫着對人生的體悟;用點、線、面,表達着對世界的觀照。經典書法藝術,是筆墨流動的審美盛宴,而用金屬藝術的表現方式再表達,則構築了新的審美世界,具有了器質文化之美的要素,充溢着設計之美、工藝之美與雕刻之美。
150克銀币為方形币,除了形制獨特外,該币背面錯落有緻,風格古樸雄壯,疏密有緻,氣韻流貫,給人強烈心靈震撼。其背面圖案為西周大盂鼎銘文及“匍有四方”字樣與器物局部、“中國書法藝術”篆刻钤印等組合設計,并刊“中國書法藝術·西周·大盂鼎銘文”字樣及面額。大盂鼎是西周禮器,其銘文共計291字,大意是周王告誡盂,殷代以酗酒而亡,周代則忌酒而興,命盂盡力輔佐他,以敬承文王、武王的德政。币面以“匍有四方”四字作為核心元素,“匍有四方”意為“敷佑四方、佑助四方”,是全篇銘文主旨。
“以‘匍有四方’四個大字作為核心元素,筆畫描摹細緻,盡力展現銘文的渾厚韻味;在構圖形式上尊崇書法的審美形式,内斂中跌宕筆墨;币面左側青銅器型以及紋飾僅用作表現時代特征的裝飾符号,以深沉、拙樸的神秘之美,來呼應金文書法的圓渾沉雄”,該币設計師、深圳國寶造币有限公司鐘承辛如此介紹設計思想。
鐘承辛說,整篇銘文的章法之美,正如郭沫若《青銅時代·周代彜銘進化觀》中所述,令人相信倉颉四目窺見了宇宙的神奇,獲得自然界最深妙的形式的秘密;也如宗白華《中國書法中的美學思想》中所說,用強弱、高低、節奏、旋律等有規律的變化,來表現自然界社會界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。
為了生動還原“西周大盂鼎大孟鼎”銘文拓片,進行了諸多工藝處理。據深圳國寶造币有限公司工藝工程師鄭達彬介紹,對銘文及面額“50元”統一采用了底面鏡面、文字噴砂的工藝效果,該效果與銘文拓片效果良好契合。其中拓片文字采用了激光噴砂工藝,相比傳統手工噴砂工藝,激光噴砂工藝能夠更加細緻、準确地勾勒文字圖形。币面核心要素“匍有四方”銘文采用了底面肌理噴珠、文字噴砂的工藝效果。右側文字“中國書法藝術·西周·大孟鼎銘文”采用了底面噴砂、文字凹亮的工藝效果,與左側銘文工藝效果形成呼應。“中國書法藝術”文字印章采用了底面噴砂、文字凹亮的工藝效果,與印章兩側分别采用的噴珠底面及鏡面底面形成了良好過渡。最左側的“西周大孟鼎局部”及鼎上紋樣圖案分别采用了噴砂、噴珠及二者噴砂、噴珠相結合的工藝效果,采用較高浮雕設計,表現出紋樣莊重典雅的特點,同時凸顯了“大孟鼎”端莊造型及渾厚形體。
150克銀币的雕刻也獨具匠心。據該币雕刻師、深圳國寶造币有限公司設計師宋飛介紹, 主題銘文“匍有四方”的浮雕采用寫實手法,深入刻畫出文字的體式、特點以及青銅器表面紋理呈現出來的年代和歲月的質感。在浮雕制作過程中,運用手工浮雕與電腦浮雕相結合的辦法,充分發揮各自優勢,使得整個币面浮雕質感更加強烈,花紋更加細膩豐富。這枚币噴砂工藝制定也是一個再創造過程,充分利用了平面構成中點、線、面的構成原理,結合多層次噴砂的黑、白、灰的顔色變化,最終呈現出完美效果。
尤為難得的是,著名書法、篆刻家蘇士澍為該套金銀紀念章,專門篆刻一方“中國書法藝術”朱文印章, 增加了币面完整性與審美價值。
“窺一币而知其餘”。不是書法符号的簡單羅列,而是再現書法藝術神韻。方寸之間,凝聚了設計師和雕刻師的思想、創意與智慧。
集藏價值何在
中國書法藝術(篆書)金銀紀念章 ,為書法的美麗藝苑,增添了新的華彩篇章和可供遊弋的審美空間。
收藏就是在集美。中國書法藝術(篆書)金銀紀念章的審美意蘊,無疑獲得了諸多集藏愛好者的青睐和期待,據業内人士分析,該套紀念章的集藏價值還體現在以下方面:
其一,文化價值。對于收藏品而言,文化藝術價值是價值之源。作為中華民族特有藝術形式,書法在中國享有崇高文化地位。她凝聚着數千年文明的積澱和民族審美意識的追求,綿延幾千年經久不衰。即使在不再以書法作為書寫工具的當代,書法仍以其優雅的人文性、深刻的哲理性、豐富的傳統性、獨特的審美性,吸引着無數愛好者癡迷其中,書道求索,樂此不疲。從題材而言,該套金銀紀念章的文化價值不言而喻。
其二,認知價值。中國書法藝術(篆書)金銀紀念章,以甲骨文、金文、石鼓文、泰山石刻等典型作品為具體表現内容,展現“甲骨文”、“大篆”、“小篆”的經典形态。這些文字形态,離今人已非常遙遠,其所表達内涵,恐也隻有少數專業人士方可認知。在此意義上,該套紀念章具有獨特的認知價值和教育功能。
其三,物以稀為貴。據人民銀行公告,8克圓形金質紀念章最大發行量10000枚,150克長方形銀質紀念章最大發行量5000枚,3枚30克圓形銀質紀念章最大發行量60000枚。相對于熱愛書法藝術的廣闊群體,供小于求。